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物理学院简介

物理学院前身是19603月成立的数学力学系,196212月改为基础部,19855月基础部撤销,由数学、物理、理论力学3个教研室建成数理力学系。1994年数理力学系改为理学院,设数学系、应用物理系、物理实验中心。2022年4月,理学院撤销,物理学院正式成立。

学院现设4个系/中心:物理系、应用物理系、物理实验中心和大学物理教学与研究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省TP教授1人,校特聘教授2人,教授18人,副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28人。师资队伍中有10余人次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等部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19人次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江苏省“333工程”、江苏省“青蓝工程”、江苏省“SC计划”等省部级人才工程。

学院于2005年获批“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学”和“无线电物理”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006年,获批“凝聚态物理”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设立“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和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2010年,参与组建的“纳智能材料器件”实验室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2年,“凝聚态物理”入选工信部重点学科;2014年,“物理学”与材料学科联合,成功申报了省协同创新重点建设学科群;2018年,获批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20年,获批“空天信息材料与物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同年,物理学科首次进入该领域ESI全球前1%行列。此外,应用物理学本科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立足于学校国防与“三航”特色,注重理工融合和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强化基础研究。通过学校实施的“理科振兴”、“理工融合”和“理科卓越”等计划,逐步形成凝聚态物理、力学、材料等交叉研究队伍。依托“空天信息材料与物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平台,以空天环境新材料和高新技术需求为牵引,瞄准物理及其相关交叉学科前沿开展研究,取得了系列原创性科研成果。近几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科学装置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项目、国防科技创新特区火花计划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累计在Nat. Mater., Nat. Commun., Sci. Adv., Phys. Rev. Lett., Appl. Phy. Lett.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学院立足学校行业特色,面向国防需求,注重学生培养质量,以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的毕业生为目标。积极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有国家精品课程(《物理与艺术》)、江苏省精品课程(《近代物理与高新技术》、《力学》)等系列精品课程,所培养的专业学生多人次在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等奖项。近三年本科升学率在50%以上,升学去向多为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实行“本科-硕士-博士”贯通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效果显著,获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培养的研究生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校级优秀学位论文10篇。培养的学生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近三年毕业研究生就业率在96%以上, 其中20%以上硕士生攻读博士学位,半数以上毕业生进入三航和国防行业工作,并逐步成长为技术骨干。

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物理学院将深入贯彻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秉持“打造特色物理学科,培养明理精工英才”的学院使命,建设理工融合、面向空天的高水平物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