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理学院研究团队在超构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时间:2020-10-09来源:理学院点击:1043


近日,理学院应用物理系伏洋洋副研究员和刘友文教授与美国杜克大学的S. A. Cummer教授以及苏州大学的徐亚东教授合作,在声学轨道角动量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利用相位渐变超构光栅实现操控声学轨道角动量的新机制:声涡旋衍射机制。研究团队设计并实验上验证了一种不对称声涡旋传输器件,该器件在基于声学轨道角动量通信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相关成果以 “Sound vortex diffraction via topological charge in phase gradient metagratings”为题发表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伏洋洋副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杜克大学的Cummer教授和苏州大学的徐亚东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研究背景与创新


轨道角动量(OAM)在粒子操控、信息通信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近年来,声学轨道角动量相关研究为声波操控提供了新的自由度,“相位扭曲”技术更是为声学轨道角动量的产生和操控注入了活力,但具有控制能力单一的问题。因此,新的声学轨道角动量操控机制亟需发展,用以扩展当前基于轨道角动量器件的功能和应用。伏洋洋副研究员基于其最近二维平面超构光栅的研究成果[Nat. Commun. 10, 2326 (2019))],将超构光栅的衍射效应拓展到三维圆柱波导中,用以操控声学轨道角动量。不同于之前声学轨道角动量的研究,该工作将渐变的人工结构看作衍射光栅,创新地提出“广义拓扑核守恒原则”,

     (1

用于研究声涡旋衍射问题。研究发现,当入射涡旋的拓扑核小于“临界拓扑核”,入射涡旋将被直接“相位扭曲”(twisting phase)为新的透射涡旋,

       (2

而当入射拓扑核大于“临界拓扑核”,将遵循声涡旋衍射方程,

3

其中L=m+nL为多重反射次数,m为超构光栅的结构单元数目)。

整个波导系统的声涡旋传输现象可以由公式(2)和公式(3)所决定。通过合理设计波导截止模式和超构光栅的人工拓扑核(),除了“相位扭曲”方法之外,涡旋传输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通道(衍射级次)来实现。特别是,对应某个衍射级次n,可以通过改变结构单元数目(m)控制L的奇偶性,对该通道的反射和透射加以控制,从而设计一些功能性的声学轨道角动量器件。本工作基于涡旋衍射机理,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不对称的声涡旋传输器件,同时也在理论上实现了单向的声学轨道角动量通信功能。

图:不对称声涡旋传输的实验验证;A)制备的超构光栅;(B)实验装置图;拓扑核为的声涡旋从左侧(C)和右侧(D)入射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的透射相位和振幅;


(文章链接: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40/eaba987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