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时间:2025-05-06来源:物理学院点击:252

第一部分:专业负责人寄语

       当今世界正处于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之巅,量子通信突破时空限制,半导体芯片驱动万物互联,人工智能重塑产业形态。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科技疆域中,唯有兼具深厚理论根基与前沿技术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方能成为引领未来的开拓者。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专业,正是为培养这样的战略型人才而生。

      本专业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使命,构建了强基固本、交叉融合的创新培养体系。物理学赋予洞察物质本质的慧眼,从量子纠缠到凝聚态物质,从电磁场理论到新型功能材料,这些探索将夯实科学认知的基石;电子信息科学则锻造你改造世界的双手,在微波光子技术、智能感知系统等尖端领域,锤炼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依托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优质资源,你将在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见证空天信息材料与物理的突破,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参与雷达成像技术的革新,更能在微波光子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触摸科技前沿的脉搏。

      这里有一支由院士领衔、国家级人才担纲的卓越师资队伍,深耕科研与教学,践行理工交融育人理念培养学科融通的创新思维用顶天立地的学术追求引领你们成长——既在顶刊《科学》中追求学术高度,也在卡脖子技术攻关中践行报国担当。

                                                                                     双学士学位专业负责人——杨雁南

 


第二部分:专业介绍

      物理是重大科技创新的基础,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根本所在。电子信息是当前全球科技高新技术产业的主战场。在量子科技、新一代通信、物联网等行业蓬勃发展和行业向智能化迅速转型过程中,对物理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交叉人才的需求量巨大。“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专业响应以上需求,培养具有深厚物理理论基础和电子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通过整合应用物理学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具备电子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科研工作或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专业学生要求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学理论基础,精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在多学科交叉领域解决复杂问题。可在前沿科技研发、高端工程技术等岗位上发挥关键作用,如从事量子通信、半导体芯片设计等工作,也有能力进入国内外顶尖高校或科研机构继续深造。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创新进取,共有专职教师48名,其中教授23人,副高级25人。师资队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钱伟长讲座教授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青年)23人,全国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2个。

      本专业依托物理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均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物理学科拥有“空天信息材料与物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为 B档,ESI 排名已进入前0.68%应用物理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拥有“微波光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雷达成像与微波光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第三部分:专业课程

数理类:高等数学I(1、2)、线性代数、普通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

基础类: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电路分析、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Ⅰ、电子线路、原子物理、微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

核心类: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微波技术、数字信号处理Ⅰ、量子力学、光电子学、固体物理

方向类: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通信原理II、激光原理、近代光学测试技术、微波测量技术、电磁仿真与微波电路CAD、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在空天信息领域的应用、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纳米光电子学

实验及实践类:普通物理实验、微波技术与天线实验、应用物理实验(1、2)、近代物理实验III、信号与系统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路实验、课程设计、下厂实习等



分享: